关键词:
盐边
语言生态
语言接触
语言生态位
摘要:
盐边县位于喜马拉雅东南麓,是藏羌彝走廊重要通道。该区域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其语言生态特点,即语种数量多、语族差异大、语言人口不均衡。随着社会的发展,盐边县的语言社会功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所有语言社区和社群,整体上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双语、双言和双方言”的语言生活格局;社区和社群整体上完全单语或单方言制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普遍的双语或双方言并用、兼用和备用,语码转换成为言语交际的常态,语言转用成为新生代的语言生活取向。语言活力出现显著分层,相当一部分人口较多民族或族群,其成员家庭内部表现出有限的单语制,而人口较少的民族家庭,大多倾向于双语或双方言。老派在社区社群环境中,倾向于主用本族语且兼用汉语,而新生代青年人倾向于主用汉语和备用本族语。在保留传统本族语的社群或社区中,在其传统节庆民俗礼仪中,倾向于使用民族母语。盐边县的多民族语言生态既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多样性的传统特征,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与时俱进的语言生态文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