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凡尔赛—色佛尔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殖民主义
中东
民族主义
摘要:
中东位于二战期间战火连天的欧亚两大战场之间,但却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只有比较小的动荡。其根源要追溯到一战后英法在中东的殖民统治。一战期间,英法等国开始策划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期间经历了6个主要阶段,英法最终确立了作为委任统治基础的“凡尔赛—色佛尔体系”。在一战后中东各地爆发民族主义起义的背景下,英法根据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三大类型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一类是委任统治地和埃及,它们经历了“立宪—与宗主国签署条约—加入国联—独立”的政治发展过程。第二类是巴勒斯坦,这里犹太移民的不断流入导致与阿拉伯人的周期性暴力冲突及委任统治当局多次仲裁的失败。第三类是一些半殖民地和独立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层和阿拉伯半岛。二战期间,英、美、苏和“自由法国”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第一,巩固与土耳其的关系。第二,加强在地中海东部的军事部署和军事行动。第三,彻底改变对犹太人移民的态度。第四,镇压伊拉克的“金四方”运动。第五,消灭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维希政权。第六,联合出兵伊朗,警告阿富汗。第七,促成华夫脱党在埃及执政。虽然大战期间中东基本上保持了“和平”,但民族主义与英法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战后英法殖民体系终于走向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