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茶旅融合
民族村寨茶产业
合作社与家庭作坊
文化逻辑
实践理性
摘要:
地处广西大瑶山的金秀六段瑶寨具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其茶产业发展历经自在、自为与自主三个阶段。在茶旅融合的自主发展阶段,家庭作坊式小型化生产逐渐取代合作社集约化模式成为主导。基于田野调查发现,这种转变主要受到三重机制的影响:首先,村民基于“过日子”的生活理性与实践理性,内生发展意愿与合作社规模化初衷产生偏差,更倾向选择劳动投入可控的家庭经营;其次,家庭作坊茶叶品质多元化与个性化消费风尚相契合,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最后,茶旅融合为家庭经营提供新的价值增长点。相比之下,合作社模式由于标准化要求与地方实践理性的张力、规模化生产与旅游体验需求的矛盾而面临困境。研究揭示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深层逻辑:经济实践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实践,成功的产业转型需充分尊重地方主体的生活智慧与选择理性。这一发现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路径抉择及发展规模规划提供重要启示,即需在现代化规模经营与传统小农理性之间寻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