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 思潮 发展 多样性
摘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冲击,人类学的领域出现了反思人类学、实验民族志、新民族志等思潮,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其中女性主义、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思潮都对民族音乐学的发展有所影响,新的时代强调多元文化研究和不断创新的研究方法,人们不断寻求新的视角来解释各种文化和社会现象,没有单一的、绝对的答案或标准,由此展开了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转变。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古筝 红色教育 高校民族器乐课程
摘要: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全面育人新格局。本文探讨“三全育人”视域下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古筝教学,通过专业教学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为当代高校古筝红色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传统音乐元素 现代民族管弦乐 应用意义 实践策略
摘要: 为了解决现代民族管弦乐指挥教学中学生对传统音乐理解不够深入、传统音乐元素融入方式单一、实践活动落实不足等问题,文章对现代民族管弦乐指挥教学中传统音乐元素应用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音乐元素的融入在拓宽现代民族管弦乐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方面的意义,然后阐述现代民族管弦乐指挥教学中传统音乐元素应用的问题,最后提出强化学生认知、创新传统音乐元素融入方式、促进学科融合、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等策略,以期为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融合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珠芽艾麻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指纹图谱
摘要: 目的 建立珠芽艾麻的HPLC指纹图谱及5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珠芽艾麻指纹图谱,并进行峰归属和聚类分析(CA),同时测定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绿原酸、对香豆酸、山柰素-3-O-α-L-鼠李糖基-7-O-L-鼠李糖苷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13个不同产地珠芽艾麻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17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454 ~ 0.976,并指认了其中5个色谱峰(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绿原酸、对香豆酸、山柰素-3-O-α-L-鼠李糖基-7-O-L-鼠李糖苷),线性系数均在0.999以上,平均回收率为98.37% ~ 102.24%,RSD在2.04% ~ 2.53%之间,CA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珠芽艾麻分成2类。13批样品中5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1 2 ~ 0.029 9、0.000 7 ~ 0.009 1、0.001 2 ~0.058 7、0.001 2 ~ 0.010 8、0.003 4 ~ 0.799 1 mg/g。结论 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为民族药珠芽艾麻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文化传播价值 挑战与策略
摘要: 为了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更好地“走出去”,实现跨文化的交流融合。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一直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现存问题和应选路径进行总结归纳。研究发现,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遇到文化迷失与文化误读、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资源分配不均匀、文化受众不足、传播路径阻滞、传播边缘化等困境。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以期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实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育 古筝文化 民族音乐 音乐素养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将古筝与民族音乐文化相融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学生音乐体验的丰富。探讨古筝与民族音乐文化融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融合方法并进行实践探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认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音乐素养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形势 边疆 民族地区 农业 技术推广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边疆民族地区在国家整体发展格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农业技术的推广在提升这些地区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结合当前新形势下的政策环境、技术革新及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融合了音乐、绘画、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中国舞蹈美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精髓。中国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从民族审美的视角研究中国舞蹈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舞蹈美学的历史演变、民族审美特征、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当代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探讨中国舞蹈美学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以期为推动中国舞蹈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凉山彝族 三角包 艺术特色 造物理念 文化意蕴
摘要: 三角包作为四川凉山彝族服饰的物质载体之一,表征着该民族的审美内涵与文化意蕴。现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从三角包的造型结构、传统技艺及装饰特色等方面,对四川凉山彝族三角包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探寻三角包独特传统技艺的表现形式及其审美特征与文化意蕴。可以发现,四川凉山彝族三角包造型独特、制作工艺精湛、纹样寓意丰富、用色和谐,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一研究对于进一步探析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