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边疆治理
清代
伊犁旗学
培养模式
中华民族共同体
摘要:
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清代的边疆治理构成了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历史环节,并在诸多方面为当代国家治理提供经验参考。十八世纪中叶清朝在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后,在西北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政策,兴办旗学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文章结合清代西北地区的历史背景,系统分析了兴办伊犁旗学的相关举措,认为其不仅沿袭了其他地区旗学,诸如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传统,而且鉴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诸如进行俄语教育等自身的特点。在清代的实践中,伊犁旗学的设立不仅解决了八旗子弟的教育问题,还有力地推动了清朝内部各民族的交流交融、和谐共生,助推了清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西北地区的历史发展,巩固了清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统一,但与此同时,清代伊犁地区的旗学培养模式也有其局限性与滞后性,存在培养人才过少、课程体系落后等问题。总体而言,伊犁旗学的发展变迁,是清代边疆治理实践在细部的具体呈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清代边疆治理的经验与教训,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