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边境民族人口 区域特征 民族特征 变动趋势
摘要: 本文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区际—族际双维度比较的方法,考察了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发展情况与变动趋势。2000年以来,边境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占比持续增长,其分布保持地区稳定性,但散居化趋势有所增强。区际方面,东北边境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程度高、速度快,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西部边境则基本相反。各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但非农就业比重仍偏低。族际方面,大部分边境少数民族年龄结构比汉族更年轻,各民族间受教育水平差异缩小,但各民族间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民族农业就业占比偏高。未来,少数民族人口在边境地区发展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其年轻的人口结构将助力边境人口可持续发展,但其人口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占比偏低等问题可能成为阻碍边境发展的突出短板。
关键词: 民族院校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摘要: 民族院校在新时代承担着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使命。作为理工科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在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具有独特价值。其融入路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课堂讨论与实践促进各民族学生互动交融,二是依托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这种学科融合模式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 民族舞蹈 文化认同
摘要: 民族舞蹈是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与历史底蕴。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民族舞蹈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中民族舞蹈教学的有效方法。结合人教版三上第五单元中《秧歌舞》《阿细跳月》《年轻的朋友》等教学案例,从三个维度展开论述:首先提出情境引导式体验教学,强调文化情境建构对激活学生民族舞蹈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其次阐述肢体语言分层教学方法,构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舞蹈技能梯度;最后论述音舞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化学生艺术审美体验,旨在为小学音乐教师融合民族舞蹈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摘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理念,也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在当今社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大学生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使命,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不仅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政治学 建构脉络 建设路径
摘要: 就历史政治学的视角而言,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经历了从“自在的民族实体”到“自觉的民族实体”再到“自为的民族实体”的演进历程。这一历程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历史政治规律:中华文明基体、“大一统”、“天下一家”和“因俗而治”等思想理念具有的强大凝聚效应,使中国始终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聚合。承续国族建构的历史任务,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努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以促进共同富裕为追求,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以推进全方位嵌入为抓手,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增进“五个认同”为目标,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关键词: 校园传承 维吾尔族舞蹈 教学创新 文化融合 数字化教学
摘要: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疆维吾尔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校园传承面临教学体系较为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等挑战。本文以校园传承为视角,结合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独特性,提出“体系化重构—方法创新—资源整合—评价优化”的路径框架。通过分析康巴尔汗舞蹈体系的历史融合与阿孜古丽·吐拉的现代教学实践,探索以音乐编排、舞蹈立意、跨学科融合为核心的创新策略,并结合慕课教学、数字化技术等新型手段,构建兼具文化深度与时代适应性的教学模式,旨在为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畲族民歌 民族特色 传承文化
摘要: 畲族民歌与舞蹈的文化渊源深远,与畲族的历史传说、民俗习惯等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畲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畲族人民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文明成果,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畲族民歌与舞蹈民族特色的分析,探讨了实现畲族民歌与舞蹈呈现民族特色的途径,以及这些民族特色背后的文化价值,以期为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要: 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催生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本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立法依据,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立法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长远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现行宪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法治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指引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是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立法宗旨,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是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既定目标,坚持执政党的全面领导是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政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