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华民族
国民认知
《中国民族之改造》
《中华民族发展史》
摘要:
20世纪30年代,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国内对中华民族的国民认知讨论逐渐增多,张君俊《中国民族之改造》与郭维屏《中华民族发展史》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前者运用大量数据论证南北方人在体力、智力的差异,并提出南人北迁可以实现中华民族智力、体力的均衡发展,以应对外侮等主张,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但其受错误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影响明显。后者力图通过总结中华民族的诸多优点,达到“恢复民族的自信”“对中华民族有……坚决的自信”,以“更有效的努力于中华民族的复兴运动”的目的,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两个文本皆论述了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凝心聚力,以及重视体育训练在健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这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和重视体育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然而,对于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把握“共同性”是其主导、方向、前提和根本;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必须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一体性的主线和方向,而非对中华民族的国民认知以偏概全的理解与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