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金湘
民族交响组歌《诗经五首》
摘要:
金湘(1935-2015)是我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作曲家之一,其创作历程跨越六十余年,完成了百余部音乐作品,涵盖歌剧、民族交响乐、室内乐和影视音乐等多种体裁。
民族交响组歌《诗经五首》(1985年)是其中期创作的代表性成果,以《诗经》文本为歌词基础,融合民族管弦乐与多样化人声织体(包括独唱、重唱与混声合唱),在艺术形态上开创了传统文化现代阐释的新型交响合唱范式。作品不仅体现了金湘在音乐与诗词互文关系、人声与器乐交织结构等方面的美学探索,也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新潮音乐”运动中,中年作曲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技法融合路径的反思性实践。
本文以民族交响组歌《诗经五首》为研究对象,尝试在纵向(历时性)与横向(共时性)两个维度下,系统分析该作品在传统文化现代转化、民族音乐语汇拓展及交响合唱技法等方面的创新意义。第一章从宏观视角入手,结合作曲家创作年表与相关音乐文集,梳理金湘的创作历程、风格嬗变以及《诗经五首》的创作背景与整体结构布局。第二、三章聚焦音乐技术分析,分别对音高组织与调式调性、和声语言与复调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作品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的融合策略,并进一步解析作曲家的技术路径与审美取向。第四章则聚焦诗乐关系,通过文本解读、结构分析与人声表现形态的探讨,阐明音乐对《诗经》哲学意蕴的艺术转化,挖掘作曲家的声乐创作观。最后,本文将《诗经五首》置于同体裁作品演变及20世纪80年代中国音乐创作思想的背景中,论证其在“两个传统”(中国传统素材与西方传统技法)与“两个现代”(中国当代创作观念与西方先锋派语言)之间的融合与回应,体现出其独特的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