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摘要: 首届黑龙江省民族美术作品双年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工作导向,旨在积极推动本省各民族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鼓励来自各个民族的艺术家创作出一系列反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的优秀民族美术作品。自征稿通知发布以来,共收到六百余件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和鱼皮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经初评、复评,展览最终产生金奖4件、银奖7件、铜奖10件、优秀奖40件、入选作品77件。
关键词: 藏彝走廊 “格萨尔” 同题故事 故事角色 故事结构
摘要: 角色设置是故事学领域的重要议题,而史诗学中鲜少从角色设置考察特定叙事传统。“格萨尔”作为跨文类传播的超大型故事,涵盖神话、史诗、故事、传说和赞颂辞等多种文类的同题故事。在藏彝走廊南部地区多民族格萨尔同题故事中,角色类型包括人间角色、魔界角色、天界角色和龙界角色等。这些角色的跨界域联动勾勒出故事的空间场域和社会文化系统。稳定的角色设置和空间设置不仅具有范型意义,还展现了格萨尔叙事传统的内在一致性。与格萨尔史诗中程式化的唱腔唱调、语词程式、结构单元一样,程式化的角色设置同样是维系叙事传统稳定性的重要力量。同时,故事角色的构成并非均质化:英雄主角、妖魔反角和被寻求者作为核心角色承担主要叙事功能,而次要角色作为不稳定的构成要素,常在故事流布过程中被俭省。核心角色和次要角色的功能性差异及变异次序,反映出活态口头传统在跨民族、跨地域传播过程中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关键词: 《布洛陀》史诗 英译 壮族文化
摘要: 《壮族史诗<布洛陀>民族志英译研究》是系统研究壮族史诗《布洛陀》英译的首部专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该书通过对《布洛陀》原典的细致解读和研究,揭示了该史诗丰富的民族志特征和文化内涵。纵观已有英译版本的分析和介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与再现。基于此,本文明确了民族志翻译的核心议题和概念内涵,旨在为《布洛陀》史诗的英译研究提供新视角,推动民族典籍翻译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 十七年 少数民族小说 民俗书写 中华民族认同
摘要: 十七年时期,在多民族多种文化共生共存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小说应运而生,它一方面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变化,另一方面也肩负着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认同的使命。而民俗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文化,以其趋于一统的法约功能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意识,又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当时民族作家将民俗书写与小说创作相结合,展现出少数民族民俗的改造及新变,传递出民俗文化认同,发挥了文学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增进了各民族群体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摘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的伟大梦想。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尤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多难兴邦!全体中华儿女投入抗日洪流,前所未有地弘扬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指引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经过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结束了帝国主义肆意侵略中国的历史,奠定了大国地位。这一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和条件。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关键词: 中国当代油画 民族风 写意性
摘要: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在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理念的同时,逐渐探索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发展道路。其形成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精髓。在此背景下,本文阐述了中国当代油画中的民族风及写意性,并结合代表性画家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中国当代油画中民族风及写意性探索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意义。研究发现,中国当代油画在吸收西方油画技巧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写意精神,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自主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广西民族旅游资源 中国-东盟 研学旅行 融合发展
摘要: 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前沿和重要窗口。广西凭借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在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聚焦中国-东盟研学旅行的融合发展,首先分析了广西民族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开发现状,然后分析了中国-东盟研学旅行活动的发展现状与需求,最后针对文化差异、资源整合与安全保障等挑战,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品设计、促进文化交流、强化品牌建设、科技赋能等策略。研究认为,通过多维度协同发展,可有效推动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与研学旅行的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增长,实现中国-东盟互利共赢。
摘要: 桂西北原生态民族声乐的传承与保护,在依托于新时代所能够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该了解新时代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和方法,借助时代的潮流来推动桂西北原生态民族声乐的传承与保护,让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传承桂西北原生态民族声乐。除此之外,对传承与保护必须在思想方法和理念上进行创新,在保持自身传承完整性的前提下,应该要大胆地接纳新时代的文化元素,进行自我创新,从而让桂西北原生态民族声乐的传承与保护能够获得生命力。
关键词: 公安院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摘要: 公安院校作为公安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责任。公安院校对中华民族意识教育的推行从立德树人和育警铸魂角度,都具有方向指引和文化支撑的作用。同时,公安院校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坚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是培养忠诚警魂的职责使命。因此,公安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 全域旅游 乡村振兴 生态经济
摘要: 发展全域旅游是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多元文化的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与传承民族文化中合理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发展的宗旨。文章通过梳理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生态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构建基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要素—机制—目标”理论框架,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