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华民族
夷夏观
公羊学
清代
民族观念
本土资源
摘要:
儒家夷夏观是中国传统民族观念的主体,兼具开放性、进步性和封闭性、保守性。在中华民族作为“自在”民族共同体延续、发展的几千年间,儒家夷夏观的开放性和进步性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反映到现实中就是民族间的大融合和政治上的大一统。至清代形成多民族统一局面后,“中国”和“天下”的概念被重塑,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遂开始形成。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的东来,则加速了这一觉醒进程。在以何种民族观念完成近代国家建构这一核心问题上,中国并没有亦步亦趋地“跟着西方走”,而是沿着自身的历史逻辑继续前行。儒家夷夏观仍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前行的方向,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顾颉刚等学者都发挥公羊学的进步观点,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性作出了重要贡献。凡此皆可证明,本土资源对于“中华民族”的意识觉醒和理论建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