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育资助
心理韧性
立志于学
民族地区
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经济上的教育资助可以提升教育机会公平,但家庭经济困难生接受资助获得教育机会后会如何树立积极的内在志向?文章基于积极心理视角,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791份广西和贵州的问卷数据,并辅以典型个案调查分析,探究教育资助影响民族地区困难生心理韧性、帮助其树立理想志向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教育资助所产生的教育机会公平感知可显著影响民族地区困难生心理韧性;代际教育流动显著发挥负向调节效应,显著性从中职、高职到本科教育依次减弱,即对于父辈教育程度较低的困难生来说,其越早接受教育资助,就会越能产生更大的心理韧性;教育机会公平感知正向影响心理韧性的效应对于少数民族困难生更为显著;这说明教育资助对困难生心理韧性存在教育层次和民族方面的异质性影响。此外,经济上的教育资助需通过“扶智”与“扶志”有机结合的教育实践帮助民族地区困难生积累积极的心理资本。为此,教育资源应向中职教育和民族地区倾斜,同时,也应将积极心理、精神励志融入思政教育实践中,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该研究结果可为教育资助育人提供新的学术证据,为推进青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