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
政策转向
实践进路
摘要:
特色文化产业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剑川木雕作为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剑川县脱贫攻坚阶段带动当地群众实现了就业创业和脱贫致富。本文以云南省剑川县木雕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主体协同与行动者视角理论,分析政府、企业、地方社会组织及个体行动者在产业转型中的互动关系,探讨民族文化产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型路径,揭示民族文化产业在政策转向与实践进路中的耦合协调发展机制。研究发现,剑川木雕产业已形成了“政府-企业-协会-匠人”多元主体协同网络,通过政策激励、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手段,实现了文化产业的价值增值与生态化发展。但是在乡村振兴阶段,剑川木雕产业仍面临产业政策调整不到位、产业链条延伸不足、本土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滞后等问题,需要通过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产业创新、立足绿色生态发展、丰富产业文化内涵、加大人才支持力度等实践路径,推动剑川木雕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