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生态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关乎人类社会存在的最为基础的关系,不论是历代先哲抑或普通人都对之有切身的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直是人类思考其与自然关系的一个核心主题。然而,伴随工业革命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对自然进行宰制的技术却带来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进而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和对立。某种意义上来说,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正是因应这一状况而生。学界关于这一理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针对2021年以后国际气候治理最新动态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生态现代化新要求,理论界却并未给予足够的理论关切,这导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略显滞后,从而未能探索出可行的全球生态治理的协同创新路径。针对这种状况,该研究立足于生态文明理论的内核,通过挖掘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意蕴,将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融入生态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去,揭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要理念的实践指导作用,从而弥补之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内涵和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遵循,是习近平基于个人从政经验,继承创新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在深刻揭示人与自然关系在人类社会演进中命运与共的内在规律基础上,所进行的科学理论探索。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阐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本质关联,强调整个生态环境的内在联系以及动态平衡。马克思在考察共同体时,从人与自然关系这个基本维度,认为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中华文化一直以来都主张天人与共的哲学智慧,认为人与自然是主客体统一的共生关系。该理论体系突破人类中心主义范式,强调确立非中心化存在的生态伦理观,遵循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另外,在构建生态系统治理体系时应立足整体性视野,各国应携手共同关注全球日益复杂的资源环境发展问题,共同构建美丽地球家园。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主张建立生态资本的转化机制,既要协调自然资源与产业经济的有机结合,又要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落实好各项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从而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同时,中国作为全球生态的维护者要积极参与到世界气候问题的治理当中,携手各国共同建立气候问题的治理机制,与各国同心协力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人类家园,为构建合作共赢、公正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作出更大贡献。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发展方向及提供践行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治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区别于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全球生态治理秩序提供了中国思路,为全球各国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清洁美丽的新世界分享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