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传统文化根基
人文底蕴
第二个结合
摘要: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侧重于从修身和经世的维度审视人的发展,主张通过提升人的伦理道德境界,以促使德性支撑的传统经济伦理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指导和行为准则,并且传统经济思想将这些视为价值目标,认为要使道德修养占据核心地位,来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与实践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人不断通过实践脱离自然界的原始束缚,实现自我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则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立足新时代实践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巧妙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刻洞察到人的发展不仅与道德伦理紧密相连,更关乎新时代社会实践活动变化下的经济活动,形成了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成基础,既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学特质,又融汇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人文精神。以二者为基础,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意蕴,贯彻着第二个结合机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人文底蕴,归根结底是在人文逻辑下,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主线,具体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秉持正确义利观的发展伦理、追求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以及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之中。
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优秀传统文化根基是传统民本观,其中“重民、爱民、惠民、富民、养民”的民本基因为人民立场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指导下,习近平经济思想实现了对“安抚民以固君权”局限性的转变与超越,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目标转化为了新时代经济活动的必然要求。“正确义利观”的根基是传统伦理思想,其中“物质”与“精神”的思想交锋、以“平”为纲,兼论“均”“分”的分配思想、以及市场伦理与政府干预的萌芽为其提供的思想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两个归结”的方法论指导下,习近平经济思想实现了对“利”的“轻视”趋向的突破以及对“自私”与利益关系的再思考。“共同富裕目标”的根基是传统共同富裕思想,其中抑强扶弱的“均贫富”思想、美美与共的“大同”理想、彰显共富的土地赋税政策为发展目标指明了正确方向,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物质生产力显著提升的新时代突破,习近平经济思想超越了传统均贫富的绝对平均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的根基是传统生态思想,其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环境保护意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节用理念以及朴素辩证法的系统与规律为发展理念明确了路径,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指导下,习近平经济思想实现了从传统伦理到现代实践的转变,阐述了时代变迁中生态思想与生产力的交融与共进。
正是针对传统文化根基进行的研究,使我们找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同传统经济思想在人文精神上的内在契合性。正是有了这种契合,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根基才能通过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价值遵循和路径指南,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