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机器学习
杜洛克公猪
铁状态
精液品质
IPEC-J2细胞
铁吸收
摘要:
优质的公猪精液不仅决定着公猪站的经济效益,也决定着与配母猪的繁殖性能。必需微量元素铁作为一系列生物活性分子的辅助因子,显著影响公猪精液品质。实验室前期已经证实了公猪血清、精子、精浆中的铁水平与精液品质的关系。然而,日粮中的铁经肠道吸收,随血液循环转运至睾丸中被生精细胞利用的过程中,经历了铁的吸收、转运、储存、摄取和利用等过程,这些过程共同决定了机体的铁状态,但影响精液品质的关键铁状态指标尚不明确。此外,有研究指出,当日粮铁来源相同时,随着铁水平的增加胃肠道内Fe2+水平增多,引发芬顿反应导致肠道和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从而上调肝脏的铁调素表达来影响铁吸收;当日粮铁来源不同时,不同铁源解离的Fe2+数量的差异可能导致机体铁调素水平变化,而铁调素对铁转运蛋白的调控作用也可能因不同铁源在肠上皮细胞的吸收转运形式差异影响肠道铁吸收转运效率。这提示,不同来源和水平的铁可能通过影响机体铁调素水平改变肠细胞对铁的吸收,且不同来源的铁可能也会因吸收转运形式的差异对铁调素的响应不一,从而进一步改变肠细胞对铁的吸收转运效率。因此,本试验旨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探究杜洛克公猪铁状态的评价指标与精液品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阐明杜洛克公猪机体炎症状态与氧化应激水平对机体铁状态和精液品质的影响,并探索铁调素水平对不同铁源在肠细胞吸收中的影响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试验一杜洛克公猪机体铁状态与精液品质的关系
在我国南方某大型公猪站收集了944头成年杜洛克公猪3个月内(2022年7月至9月)的精液品质数据,采集了公猪血液样品并检测了血红蛋白含量。根据血红蛋白含量将公猪划分为三类,即血红蛋白低于90 g/L的公猪定义为严重贫血公猪;90~110 g/L定义为临床贫血公猪;高于110 g/L为正常公猪。从944头公猪中,选择了全部的严重贫血公猪37头,并分别选择了30%的临床贫血公猪(116头)和正常公猪(160头)共313头公猪开展后续研究。检测了血清铁水平和反映机体铁稳态、铁储存以及铁利用的铁状态指标;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探究杜洛克公猪铁状态与精液品质的关系;检测了血清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的指标,探究了公猪炎症状态和氧化应激状态对机体铁状态和精液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如果如下:
1.血红蛋白水平
944头公猪中,37头公猪表现为严重贫血,占3.92%;442头公猪为临床贫血状态,占46.82%;465头公猪的血红蛋白水平正常,占49.26%。
2.不同血红蛋白水平杜洛克公猪的精液品质
严重贫血公猪、临床贫血公猪的精子前向运动比例(P<0.05)和/或精液利用率(P<0.01)显著低于正常公猪;严重贫血公猪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临床贫血公猪,高于正常公猪(P<0.05)。这些结果表明,随着贫血程度加重,公猪的精液品质显著降低。
3.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公猪的机体铁状态
严重贫血公猪血清铁含量(1.06±0.03 mg/L)显著低于临床贫血公猪(1.42±0.01 mg/L,P<0.05)和正常公猪(2.04±0.01 mg/L,P<0.05),铁调素含量(15.04±0.15μg/L)显著高于临床贫血(13.65±0.10μg/L,P<0.05),总铁结合力水平(9.34±0.16 mg/L)显著低于正常公猪(10.52±0.04 mg/L,P=0.07)。这说明严重贫血公猪血清铁水平、总铁结合力低,而铁调素含量升高,铁吸收和铁的利用度均降低。
4.杜洛克公猪铁状态指标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K邻近回归模型、梯度提升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贝叶斯回归模型、袋装法回归模型、弹性网络回归模型、极致梯度提升树回归模型、决策树回归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共10种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了血清铁、铁调素、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对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并选择出拟合度高(R2=0.88)、偏差较小(MAPE=10.24%)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为最优模型。分析发现:SHAP全局点图中,总铁结合力和血清铁含量较大值位于x轴的正半轴,说明总铁结合力和血清铁对血红蛋白具有正向影响;铁蛋白和铁调素较大值位于x轴负半轴,说明铁蛋白和铁调素对血红蛋白具有负向影响;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特征值混杂,表明其对血红蛋白影响不显著。SHAP值结果显示,铁状态指标对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贡献度排序为:总铁结合力>血清铁>铁蛋白>铁调素。
5.杜洛克公猪机体铁状态对精液品质的影响
以公猪血清铁、铁调素、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和血红蛋白水平这些铁状态指标,以及公猪品系、月龄、栋舍和栏舍类型这些饲养管理因素为输入变量,分别以反映精液品质的精子前向运动比例、精液利用率和精子畸形率等指标为输出变量,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了机体铁状态和饲养管理因素对公猪精液品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