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地震预警
震级实时估计
P波到时捡拾
深度学习
摘要:
地震预警技术旨在地震发生后、破坏性地震波尚未到达目标区之前提供预警信息,快速且准确度高的估计震级是其重要环节。由于地震预警的时效性要求极高,只能利用少量台站的初期地震波来估计地震参数。由此,基于特征参数的震级估计方法通常基于不甚准确的地震位置信息且难以通过多台平均的方式降低其离散度,现有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自提取特征的震级估计方法,虽然相比传统震级估计方法有了很大改进,但基于单台观测数据和针对网外地震的震级估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尚需继续提高。同时,基于测震数据的PhaseNet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地震监测,但其面向强震动数据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以提升震级估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及提高中国强震动数据捡拾P波到时的精度为目标,基于日本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研究单台与多台震级实时估计方法,基于迁移学习和中国强震动数据研究单台震级估计方法和探究定制化PhaseNet模型捡拾加速度记录P波到时的可行性。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以快速、准确捡拾中国强震动数据P波到时为目标,迁移并定制化捡拾P波到时的PhaseNet模型,探究直接使用中国强震动数据获得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PhaseNet模型具有良好的表现,其精确度、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0.947、0.931和0.936。应用交叉验证方法的过拟合模型,验证了模型的鲁棒性和其典型结构的有效性。针对PhaseNet模型的潜在应用区域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定制化建议。
(2)考虑到现有单台震级实时估计模型的精确度和时效性有待提高的现实,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RNN的震级估计模型。CRNN模型仅利用波形提取相关特征进行实时震级估计,与MagNet和CNNs方法相比,震级估计的精确度和时效性有所提高,在P波到达后3s,MAE误差水平分别降低14.40%和22.46%,单台震级估计误差基本控制在±0.5,具备估计6.5级以下地震的能力,7s后初步具备估计7.0级以上地震的能力。CRNN模型较MagNet方法能有效缓解小震高估,较CNNs方法能有效缓解大震低估。本文验证了 CRNN迁移至中国强震动数据进行震级估计的可行性。
(3)考虑到震源位置估计的不确定性对震级估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多模态、考虑估计震源位置信息变化的单、多台相融合的实时震级估计模型。本模型以触发台站的P波到达时刻和位置信息为文本输入提取隐式震源位置信息,结合模型提取的多台站波形相关特征,进行震级估计。与传统的Pd幅值和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震级估计方法CNN-Based相比,本模型在整体上具有更小的震级估计误差水平和较高的稳定性,且对震级7.0级以上的地震具有更为优越的表现。本模型估计震级的精确度,随触发台站的数量增加而提升,在触发台站数量达到3个时就具有稳定的震级估计能力,估计误差通常在±0.5内,在7s后初步具备稳定估计7.0级以上地震的能力。本模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在P波到时捡拾误差±0.2s内依然可以输出相对可靠的震级估计结果。
(4)为缓解小震高估和大震低估问题以及提高模型利用效率,在CRN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任务模式的震级和震中距实时估计模型CRNN-RM。与CRNN模型相比,在P波到达后3s和7s时,3.5级以下地震的震级估计均值误差水平降低6.48%和20.27%;7s时,7.0级以上地震的震级估计均值误差水平降低6.18%。在震中距估计方面,与日本B-Δ方法相比,P波到达后1~3s内,CRNN-RM估计结果在绝对估计误差10km内的占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