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初中生
正念
学业自我效能感
生命意义感
学习倦怠
摘要:
初中生阶段是由心智未完全发育到心智成熟的关键阶段,随着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新角色转换,面临着所学科目的增多以及各种各样的考试,在学习方面出现身心俱疲,师生、同伴关系不和谐,自信心下降,成就感降低,厌学、逃学以及其他一系列不良学习表现,均可使他们产生学习倦怠。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要重视学习倦怠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学习倦怠的程度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进而会影响其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正念作为目前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热点概念,能够改善个体的认知水平,影响个体的情绪。大量研究也证实了正念水平会负向预测个体的学习倦怠。生命意义感是个体对于自我意义和自我体验的感知。生命意义感有利于身心健康,能使人明确人生目标,坚定个体的自信心和勇气。本研究通过探讨正念、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生命意义感四者的关系,并且通过生命意义感训练来调节情绪,促进学生正念水平发展的同时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缓解其学习倦怠的产生。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问卷法,选取江西省和吉林省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对调查对象的正念水平、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生命意义感程度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被试的正念水平,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生命意义感四个变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差异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分析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第二部分以研究一的结果为基础,对初中生的生命意义感进行干预研究,选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干预。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将采集的数据分别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对实验组前后测,对照组前后测进行差异对比,验证干预结束后的效果。该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初中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上等水平,且在年级、户籍所在地以及是否为班干部这几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2)初中生的正念处于中等水平,且在年级、户籍所在地、是否是独生子女以及是否为班干部这几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3)初中生的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的水平,在户籍所在地、班级干部这两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4)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且在年级、户籍所在地以及是否为班干部这几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5)初中生的正念与生命意义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6)生命意义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正念与学习倦怠间分别起部分中介的作用,生命意义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两个变量在正念与学习倦怠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相对中介效应分别为15.15%,7.58%和10.61%。(7)生命意义感训练能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同时也可以缓解学习倦怠,继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