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课程体验
师范生
学习方法
学习结果
满意度
摘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更有效地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焦点。师范教育即现今的教师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凸显出“量”与“质”的矛盾,政府、社会和院校愈发注重对教师教育质量的认证与评估,提出发展高质量教师队伍的要求。当前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重点是学生发展、课程教学以及自我改进。本研究关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质量评估方法,对师范生的课程体验、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以期更有效地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本研究基于澳大利亚的课程体验问卷(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CEQ)中的部分维度,加入自行修订与改编的适合师范生特征的学习结果量表,对N师范大学大三、大四的师范类本科生随机发放问卷。考察N师大师范生课程体验现状与特征,探究课程体验与学习方法、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发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对课程体验和学习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N师大师范生的课程体验各因素均值分布不均。学生学习资源支持均值得分最高,优质教学及学习负担均值得分较低。第二,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发现对师范生学习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范生普遍认为教育智慧比固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重要,他们认可教师职业的价值,但却缺乏长期从教的意志。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师范生自主选择本专业,对其职业认同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师范生对课程质量和大学体验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他们认为大学的课程学习经历提升了他们的一般技能。第三,对课程体验、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师范生的课程体验与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均存在密切的联系。其中课程体验对师范生的一般技能素养和总体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显著,深层学习法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深层学习方法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认同两个变量的解释率较小,深层学习方法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因课程体验与学习结果之间存在明显联系而受到了抑制。基于上述发现,为改善N师大师范生感知到的教学情境质量,本研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首先,在考虑院校自身的专业、招生政策、课程安排等综合条件下,进一步优化学生各维度的课程体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深层学习方法,鼓励师范生采取深层学习方法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其次,加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教育;最后,注重师范生的全面发展,增加师范生通识课程的比重,既要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师,也要培养具备教育研究能力的教育教学研究者,甚至未来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