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通识课程
批判性思维
学习动机
课堂环境感知
学习方法
摘要:
几乎所有教师都认同德雷克·博克提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已是大势所趋。事实上,培养批判性思维已成为我国不少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教育目标,也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然而通识课程教育质量饱受诟病,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处于较低水平。系统、科学地通识课程中批判性思维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前提(Presage)-过程(Process)-结果(Product)”概念框架是有效研究大学生学习的模式。学习动机是大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与大学生学习结果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课堂环境感知是通识课堂教学要素的重要体现。学习方法是在通识课程中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批判性思维的各个维度具有独特性。学习动机、课堂环境感知、学习方法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及其子维度的影响机制是怎么样的呢?上述问题的解决不仅能够弄清楚批判性思维及其子维度的影响机制,同时为改进通识课程质量、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提供参考路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使用经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通识教育研究课题组同意使用的相关问卷与数据,探索学习动机、课堂环境感知、学习方法对批判性思维及其子维度的影响机制。访谈法由笔者随机选取正在修读或已修读完通识课程的本科生,独立进行访谈,了解其在通识课程学习的情况,并从中找出学习动机、课堂环境感知、学习方法与批判性思维及其子维度的内在联系。经过数据分析和质性资料整理,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习动机对批判性思维具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开放求真、四有新人、认识世界三种内在动机既对批判性思维及其子维度具有直接影响,且影响比较稳定,又可以通过良好教学、深层法间接影响批判性思维及其子维度。学生内动动机越强烈,在批判性思维各自维度表现更为出色。外部动机强烈于内部动机的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各维度表现稍微逊色。外部动机扬名立万既对理智、批判性思维具有直接积极影响,又可以通过浅层法间接影响开放求真、反省。第二、深层法的稳定的、正向的影响与浅层法的微妙影响。认识世界、四有新人、内求诸己三种内部动机对深层法的影响在任意结构模型中都成立。扬名立万对浅层法的路径系数为0.38,且是路径系数中的最大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分别对深层法、浅层法具有直接正向影响。深层法对批判性思维及其子维度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且稳定。深层法使用频率越高的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各子维度表现更好。深层法对批判性思维的影响可见一斑。浅层法能够积极影响开放求真维度、消极影响反省维度。第三,良好教学对深层法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学生感知到的良好教学直接影响学生深层法的使用,而且良好教学在不同模型中对深层法的路径系数都集中在0.33左右,影响较大,而学生感受到的良好教学仅受学生认识世界、四有新人、内求诸己三种内部动机影响。外部动机扬名立万对深层法无任何影响在任一机构模型中均成立。学生对教师评价越积极,更有可能在在课程学习中使用深层法。因此,改善通识课程质量,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需从以下几点努力:第一,树立适宜的学习动机,促进批判性思维良好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动机,尽最大可能发挥不同学习动机对批判性思维及其子维度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第二,大力倡导深层法,理性认识浅层法。深层法对批判性思维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而浅层法对开放求真维度的路径系数为0.09,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在开放求真方面的表现。因此,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认识到浅层法的积极影响,合理使用学习方法。第三,积极促进良好教学,发挥教师能动作用。教师在通课程中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充足的信任,为通识课程的有效开展建立心理环境,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为共同打造精品的通识课程而努力。因此,教师与学生齐心协力,共同打造通识课程饕餮盛宴,通识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教育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