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时间序列影像
迁移学习
水体提取
农作物精细分类
摘要: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 SAR)时间序列影像不受天气和光照条件的影响,可以对地表进行大范围、持续的观测,有效地获取丰富的地表变化信息,在自然灾害监测、资源调查、城乡规划、农业监测、军事侦查等依赖持续观测的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随着我国迈入遥感大数据时代,训练样本的稀缺,限制了极化SAR时序影像进行信息提取的能力。
现有的迁移学习方法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地在极化SAR时序影像间进行知识迁移。对此,本文结合极化SAR时序数据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两种新的迁移学习算法,可以准确地迁移历史样本数据中包含的知识,解决训练样本不足的问题。此外,本文还针对水体提取和农作物分类这两种典型的极化SAR时序影像地物信息提取应用,基于迁移学习方法和时序分析技术,研究了更高效和可靠的应用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关联知识的直推式迁移学习方法。该方法利用一种针对极化SAR时序数据设计的特殊的三阶段时序聚类算法来筛选类别不变的时序样本,然后在同一地理位置、不同时相的样本间进行直推式的样本类别标签迁移,在不需要目标域样本类别标签的情况下实现标注样本集的扩充。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对不同成像角度、不同传感器及地物类别复杂的极化SAR时序影像都有可靠的样本标签迁移能力。
(2)基于深度森林模型和主动学习技术,并结合极化SAR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主动迁移学习方法(DFATL)。该方法同时顾及了样本与特征,通过迭代地优化训练集和特征空间,逐渐降低特征空间中训练集和测试集的边际分布差异,提高模型对测试集的预测性能。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不同目标域标注样本数量下和在不同分布差异的极化SAR影像之间都具有良好的样本标签迁移能力。
(3)针对传统的极化SAR影像水体提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效率较低的问题,首先验证了基于机器学习分类器的极化SAR影像水体提取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然后研究了一种迁移学习支持下的极化SAR时序影像水体快速提取方法流程。该方法流程首先进行最佳源域影像的自动选取,再利用本文提出的主动迁移学习方法(DFATL)来迁移影像间的样本标签知识,以扩充时序影像上的训练样本集;然后利用扩充后的样本集和机器学习分类器来进行水体提取,在保持较高水体提取精度的情况下,可以显著地降低水体提取所需的人工成本,提高极化SAR时序影像在洪涝灾害监测、水资源分布调查等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4)针对常规方法在UAVSAR时序影像的农作物精细分类中可靠性不足的问题,首先深入分析了UAVSAR时序影像的特点,然后提出了两种新的农作物精细分类策略:一是利用本文提出的主动迁移学习方法(DFATL)来代替常规的分类器,并引入像元的入射角信息辅助模型训练,同时结合更有效的时间序列特征,通过时间序列分类获取高精度的作物分类图;二是提出一种主动成对约束学习方法以生成信息量丰富的样本成对约束,然后结合约束性聚类算法对影像进行约束性时序聚类,获取高精度的聚类结果,并通过聚类后处理生成作物分类图。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两种策略都能够显著提高UAVSAR时序影像的农作物精细分类精度,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不同且有效的解决思路。
本文不仅研究了两种新的极化SAR时序影像样本知识迁移方法以解决训练样本稀缺的问题,还在此基础上针对两种具体应用场景探索了新的极化SAR时间序列影像信息提取应用方法,为扩展极化SAR影像的应用场景、提高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应用水平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方法支持。